讲365足球投注,看历史知识,尽在讲历史网

争奇斗艳在云南(一)

来源:讲历史2017-10-23 09:06:55责编:桂婷人气:
字号:小号|大号
【内容导读】云南省是中国多民族聚集的区域之一,大约从唐朝中叶开始,佛教从四川、西藏、印度相继进入了这个风光秀丽迷人的地区。在元、明时期,南传佛教也从东南亚陆续传进了西双版纳…

云南省是中国多民族聚集的区域之一,大约从唐朝中叶开始,佛教从四川、西藏、印度相继进入了这个风光秀丽迷人的地区。在元、明时期,南传佛教也从东南亚陆续传进了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,逐步形成为傣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。一千多年以来,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、南传佛教都在云南省内扎下了自己的根基,涌现出了一大批传承各异、流派多样的佛教建筑艺术形式,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。汉式的佛教建筑遍布在滇池、洱海中心地区,藏式的寺庙分布在迪庆、丽江等滇西北地区,而独具风采的南传佛寺、佛塔主要分布在从西双版纳到德宏的滇南、滇西南一带。争奇斗艳在云南(一)

云南西双版纳、德宏、临沧、思茅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佛教,属于南传巴利语系的佛教。据历史资料记载:约在公元七世纪中叶,上座部佛教就由缅甸传入了云南傣族地区,最初并没有建立寺院,佛教经典也只是口耳相传的。约在公元十一世纪,因为战争所引起的社会动荡,使佛教在傣族地区一度消失了。约在公元十三世纪政局稳定之后,泰国清迈的锡兰僧团派遣了四名比丘到西双版纳地区传教,并且在今天的景洪县兴建了第一座佛寺,就是位于景洪县陇宽寨的瓦巴姐佛寺,它是仿照清迈的瓦巴梁佛寺形制建造的。于是佛教又重新进入了西双版纳,随之而来的还有用泰润文书写的佛经,这就是所谓的润派佛教。与此同时,还有一支缅甸摆庄派佛教则传入了德宏等地区。到了南宋端宗景炎二年(公元1277年)傣文创立后,傣族人就有了用自己文字刻写的贝叶经文。明朝隆庆三年(公元1569年),缅甸金莲公主嫁给了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,缅甸国王派遣僧团携带佛教三藏经典和佛像进入傣族地区传教,在景洪地区兴建了大批的佛寺和佛塔。不久,缅甸的僧侣们又将佛教传到了德宏、耿马、孟连等地。所以,傣族地区的佛教和南传中的泰国、缅甸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。

西双版纳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大体分为两个派别:摆坝派,即山林习禅派,他们是分布在山区的苦行僧,居住的是简小的寺庙;摆孙派,即城镇说教派,分布在广大富裕的坝区,拥有着占当地居民90%以上的信徒,他们的佛寺星罗棋布,建筑形式丰富多彩,在德宏地区也是这样。下面将要介绍的云南上座部佛塔建筑,主要就是属于摆孙派的。在过去,傣族是全民信教、政教合一的,封建领主和佛教首领的地位是相等的,因此,佛寺的规模与格局就直接反映着它的地位与级别,具有强烈的等级色彩。

傣族的佛寺以佛殿为主体,以经堂、僧舍等为附属,而佛塔在寺院中的位置却没有确切的规定,将它安置在佛殿的前后左右都可以。滇南最高级别的佛寺是西双版纳原召片领驻地宣慰街的哇龙(大寺),佛塔建在佛殿的后面;原为内宣慰属下十二版纳之一的橄榄坝苏曼满佛寺,则是把经堂和佛塔全部安排在佛殿的右侧;勐海佛寺的布局很有个性,正中的佛殿与西边的两座僧舍联成了t字形平面,而佛殿的东侧却并立着两座佛塔。佛塔在佛寺中的自由位置,也带来了在南传风格影响下的多彩样式。

傣族的佛塔,因为和泰国、缅甸的佛塔风格极为近似,被当地人称为“缅塔”。这些佛塔的规模都不太大,一般高仅数米,再高也只是十几米,全部用砖砌筑。从佛塔的组合情况来看,傣族的佛塔可以分为单体塔和群塔两种类型。从佛塔的建筑形制方面看,傣族的两种类型佛塔都具有尖锥状的塔身和细长尖状的塔刹,傣语称它们为“诺”,就是“竹笋”的意思,这是一个对傣族佛塔造型惟妙惟肖的称呼。傣族的佛塔像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分布在一个个村寨,其中最为著名的佛塔要数景洪曼飞龙塔、瑞丽遮勒大金塔、芒市佛光寺塔、勐海城子佛寺塔、勐海打洛城子佛塔、盈江允燕塔、景谷大寨佛寺的树包塔和塔包树等。

历史解密战史风云野史秘闻风云人物文史百科